黄江:农房风貌“小切口” 撬开镇村形象“大转变”

黄江:农房风貌“小切口” 撬开镇村形象“大转变”

曾经,黄江镇袁屋围社区的房子外立面破旧,巷道杂乱无章。但经过一番提升改造后,这里变得美观又干净。年过七旬的吉叔在该社区有一栋自建农民房,他对社区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,“现在住起来不仅舒适,房子还特别容易出租!”

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是东莞推动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的六大专项行动之一。今年以来,黄江镇从农房风貌这个“小切口”切入,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点位,深入开展农房改造美化、旧村改造提升攻坚行动,让镇村形象实现了“大变化”。

据统计,今年以来,黄江镇田心社区23户平改坡改造试点、黄江社区39户以及田美社区47户农房外立面改造均已顺利完成,还申报了两个农房风貌优秀案例,同时鸡啼岗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也已完工,以点的突破带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。

农房“披新装”

在袁屋围社区建安路、中兴路、永兴路、永安路一带,沿途农民房的外立面焕然一新。黄色的墙面搭配棕色的形象招牌,一栋栋整齐排列,呈现出整洁、美观、和谐的新景象,提升了整体区域和沿路道路的“颜值”,这正是黄江镇全力推动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生动体现。

起初,袁屋围社区的不少村民对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充满疑虑,“我的房子看着挺好的,为啥要重新装修外面”“太麻烦了,不想弄”“会不会影响我做生意”等质疑声不断,大家大多持观望态度。

“我们挨家挨户去沟通,遇到不理解的村民,就会让村民代表、党员代表以及股东代表一起去做工作。”袁屋围社区支部委员袁少林介绍,“大部分村民会主动配合村委会的工作,小部分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在看到设计图纸后,也会心动。”

他还介绍,黄江镇政府和袁屋围社区共投入2259.34万元,对建安路、中兴路、永兴路、永安路的路面进行沥青铺设和车位画线,开展人行道路面改造、统一形象招牌、商铺门前贴青砖、民居房外墙立面刷漆、路灯安装、系统标识指示牌设置、党建文化彩绘墙绘制等工作。

此外,袁屋围社区还投入404.55万元,对建安路、中兴路、永兴路、永安路后巷进行地面铺麻石路面、外墙立面氟碳漆外墙防水漆涂刷、刷外墙涂料、三线整治及安装、后巷配套路灯设置、后巷民居雨污水立管改造,并配套建设14处电动摩托车停车位。

“改造后,我每间屋的租金都涨了几百块钱呢!”吉叔谈起改造后的农房风貌,不禁竖起了大拇指。如今,袁屋围社区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已圆满完成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不仅能看到农房风貌提升带来的外在变化,还能享受到更优质人居环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如果说袁屋围社区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已画上圆满句号,那么离袁屋围4.2公里外的黄江社区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则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

上个月,黄江社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。一部分工人专注于墙面翻新,他们使用环保材料,精心粉刷每一面墙,让原本破旧的墙面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;另一部分工人身着醒目的安全装备,在一栋栋农房之间忙碌而有序地穿梭,为已经“换装”的农房安装统一的广告牌匾;农房前的马路上,工人们也在争分夺秒地为路面铺设沥青。

然而,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同时,施工路面尘土飞扬、噪音频出。如何将施工对村民的影响降到最低,成了黄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燕雄的“心头大事”。“我每天都要来工地巡逻三、四遍。”陈燕雄说,“为了降低施工对村民的影响,我要求施工队每天四次洒水,并规定固定的施工时间。”

“我们九成村民都同意!”谈及社区的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,陈燕雄语气中满是骄傲,“村民们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。”

相较于黄江镇其他社区,黄江社区的村容村貌提升、农房风貌改造提升等工作起步较晚。如今,借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黄江社区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驶入了快车道。全社区35栋农民房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,将于2025年1月中旬焕然一新,同步改造的还有车道提升、人行道及其景观升级等项目。

在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下,黄江社区迎来了崭新的农房风貌和宜居的人居环境,也将踏上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

旧村“焕新颜”

在黄江镇鸡啼岗旧村入口处,有一间名为“雪意”的咖酒馆。它原本隐藏在一座被岁月打磨的老旧红瓦矮平房中,如今,这座老屋已换上了米白色的“新衣”,门前精心布置的花草生机勃勃。

“旧村环境变好了,我就萌生了回村创业的想法。”“雪意”咖酒馆的主人黄景雪,是土生土长的鸡啼岗人。在鸡啼岗旧村“改头换面”后,她果断地把店铺选在了旧村入口处。

如今,这座宁静的咖酒馆,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日,都吸引着本镇或周边镇区的年轻人前来打卡。这座由旧瓦房改造而成的咖酒馆,已然成为了网红打卡点。

10平方米的旧瓦房摇身一变,成为了白墙红瓦的创意商铺。“雪意”咖酒馆是鸡啼岗旧村风貌变化、环境提升结出的“硕果”。

“这一片区以前根本没人去。”鸡啼岗村的阿龙介绍。该区域由于前期缺乏规划和管理,环境脏乱差,土地不平整,杂草丛生,还容易滋生蚊虫。随处可见丢弃的家具和废品垃圾,坑洼不平的路面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严重,让路过的村民“举步维艰”。

近年来,鸡啼岗以特色精品村验收为契机,聚焦旧村环境改造和风貌提升。旧村通过路面硬底化、排水改造、明沟改暗渠、铺装大理石、外墙粉刷涂鸦、绿化景观改造、三线整治等一系列措施,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……旧村的“华丽转身”赢得了周围村民的一致称赞。

今年以来,随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深入推进,鸡啼岗旧村更是以“庭院小美”带动乡村“大美”,精心打造旧村四小园、美丽庭院,还为游人规划了庭院参观路线。

如今,漫步在鸡啼岗旧村,昔日斑驳的墙面不再是岁月的印记,而是成为了创意与美的展示平台,一幅幅创意墙绘吸引着游人驻足欣赏;生活在旧村的村民们在村委会的号召下,也开始自觉维护自家周围的环境,种花种草、清理沟渠,让旧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不仅仅是鸡啼岗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引领下,黄江镇的部分旧村也将迎来“翻天覆地”的变化。田美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“我们一期项目计划改造49间农房。”黄江镇田美村驻田美社区旧村现场指挥部工作组成员曾沛林介绍,“一期总投入2019.98万元,将把田美旧村打造成为都市休闲文旅综合体。”

据悉,田美社区位于黄江镇东北部,交通便利,商铺众多,工商业发达,人居环境整洁优美。然而,田美社区旧围城中村的环境现状却不尽如人意,与当前城市乡村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。为此,田美社区将通过田美旧围综合环境升级改造工程,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向纵深发展,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田美旧村综合环境升级改造工程计划通过改造、修缮、整治等方式,从基础设施、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,重点对鱼塘四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,对永隆祖祠、龙田书室,村内主干道两侧民居立面及巷道路面环境进行改造提升,重塑岭南古村落风貌,传承田美旧围本土文化,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,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

如今,走进田美旧村,鱼塘正在清理污泥,农房开始粉刷墙面,道路也在加紧施工……不久的将来,一个古朴、优美的岭南古村将呈现在世人眼前。

共绘“新画卷”

“我打算把自家的农房免费给村里面用!”田美社区村民曾先生在田美旧村池塘边有一间老旧的农房。恰逢田美旧村进行综合环境升级改造,这间农房计划被改造成老茶馆。曾先生主动提出将农房免费提供给村委会使用。如今,这间老旧的房子已被刷上白色的漆,铺上崭新的瓦片。

曾先生的这一善举,是黄江镇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生动体现。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是落实省委、市委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,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。如何建设宜居的农房,不仅需要镇政府的引导、村干部的执行,更需要让村民成为“主角”,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。

“在农房改造过程中,我们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,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。”陈燕雄说。此前铺设农房前地面的瓷砖时,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,村民担心下雨时雨水会回流到家里,“我们当即向他们承诺,会把农房的一楼地面也加高。”

社区居委会贴心的做法让村民们放下了心中的顾虑。此后,黄江社区不少村民自发加入到农房风貌改造提升的队伍中。田美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村民代表、股东代表、党员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,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,确保工程按质、按量完成。

事实上,农房风貌提升、旧村改造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“钱从哪里来”。记者了解到,黄江镇的社区基本采用“镇村共担”的方案,即镇里承担项目资金的七成,社区承担三成。

此外,黄江镇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。其中,建筑企业参与帮扶项目5个(2个为公益帮扶项目),公益帮扶金额共计270万。

黄江镇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聚焦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大、重点项目,确保项目按时、高质量完成。此外,还将拓宽融资渠道,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。

来源:南方+


Baidu
18luck快乐彩